发布时间:2014-01-20
在江南山水的涓秀软糯之中,有着60多年历史的浙江人民出版社有些不同——做特时政图书,做大财经图书,做强文史图书——多年来,这一群出版人一直以“坚持专业出版之路,创造有价值的阅读”为出版理念,打造着硬朗的出版精神。
翻一翻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好书,便能感受到这种不同。
《之江新语》,是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,在《浙江日报》“之江新语”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。其实,《之江新语》早在2007年就已出版,当时以内部发行为主。最近,浙江人民出版社将其重印发行。
最近,让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何成梁颇为感慨的还有一本书——《毛泽东著作辞典》,该书刚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。“历经数载,反复修改,不容易。”回顾整个编辑出版过程,何成梁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。
作为一个地方出版社,浙江人民出版社时政图书的起点很高。如何透过一本书去观照我们所处的时代?找到一流的名家,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标准之一。
比如,“郑永年看中国系列”——
作者郑永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、世界知名学者。这系列书稿原来都是郑永年发在各地报刊上的文章,时政出版中心主任王利波关注到后,主动联系到郑永年。一聊原来郑永年还跟她是老乡,当然,重要的是,王利波做事靠谱,让郑永年放心地把书稿交给她全权负责。
因为这些努力,我们得以读到郑永年的《中国模式》和《保卫社会》。
还比如,胡鞍钢“解读中国”系列——
从2001年开始,“解读中国”每年出一本,迄今已经有了13本。如今,胡鞍钢在创作的是《中华民族复兴梦》,对中国到2050年走势的预测。
“胡鞍钢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,他的很多论文,都具有分析性和预见性,但直接出书可读性不强,所以,我们的编辑,会用自己的语言,自己的方式,对文稿进行重新编排,以适应读者的需求。”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潘邦顺说。
另外,浙江人民出版社与省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《三读丛书》也富有新意,丛书每个月一本,最近的一期就是《中国梦》《照镜子》《正衣冠》《洗洗澡》《治治病》。
这十来年,浙江人民社广为人知的,除了时政类图书,还有它的财经书系。
2001年,吴晓波《大败局》引领了财经书畅销的风潮。紧接着的,是关于娃哈哈集团的《非常营销》;关于阿里巴巴集团的《阿里巴巴: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》、《这才是马云》……
依托浙江得天独厚的经济地位,和浙商的资源优势,浙江人民出版社重点关注本土的企业家和企业史,开发本土财经图书。
2013年,国外引进版权的财经图书《大数据时代》再次轰炸书市,引领精英和大众们认识“大数据”的新概念。
一边是阿里巴巴马云、娃哈哈宗庆后等企业史、企业家的“信天翁财经丛书”,一边是国外高端学者先进理念的“财富汇系列”。这成为驱动浙江人民出版社财经图书的“两只轮子”。
在《大数据时代》之后,浙江人民社最近又盯上了美国的“乐跑系列”——都市、跑步、健身、时尚,是这组财经图书的关键词。
浙江人民出版社,从未停息探索与前行的脚步。
作为一家综合性的社科出版社,人民出版社的文史出版也十分具有特色,诸如《明朝这些事儿》、《台湾四百年》这类畅销书。除此之外,地方志和历史文化丛书出版成绩也十分显著。到目前为止,浙江省已有三分之一的县市,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了文化丛书。
重拾地方历史文化,是一项“起死回生”的工作。把抽象化的文字资料、物态化的历史遗迹、民俗化的文化现象,与人情人心结合起来,让“死去”的历史文化重新复活。这里,有浙版图书的坚守,更是乡贤情意的传承。
放在浙江出版的大格局下,浙江人民社,只是一个有力的标杆。
新年伊始,浙江出版,整体蓄势待发。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《潘天寿全集》,浙江文艺出版社的《库切文集》,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《中国儿童阅读的大国时代》,浙江古籍出版社的《陈登原全集》……
当我们翻阅那些书页,也是在翻阅一种敢闯敢为的浙江精神。
“我们看了作者的一篇文章,觉得他在某一方面比较权威,先看有没有人可以介绍,没有人介绍就自己直接上门。”何成梁的话,是对这种精神的一个有力的注脚。